女同志與電影可以這麼風趣雋永、這麼美麗奔放:《花吃了那女孩》




文/李幼鸚鵡鵪鶉

不知道該怎麼描述陳宏一的電影《花吃了那女孩》。是劇情長片,似實驗電影。哪種類別並不重要,在乎的是好不好看?高不高明?台灣的劇情長片導演與影評人大體上可以接受有點實驗色彩的劇情片,不過,如果對於電影都像實驗電影,常會擺出一種姿態或身段,不怎麼接納、不大去肯定。官方的拍片補助(所謂的「輔導金」)有時候把劇情短片與實驗短片擠在同一類別讓那些提企畫案的影像工作者湧來搶錢,簡直是實驗短片導演們的大災難。因為由電影導演與影評人組成的審核團(評審團),成員十之八九都在乎「故事」,蠻橫跋扈認定某些企畫案沒有什麼「故事」,完全不理會人家的「實驗性」與創意。反正,把實驗電影當成劇情片去要求,明明是評審自身的狹隘與侷限,吃虧倒楣的卻是實驗電影與觀眾。


台灣觀眾(以及很多位評審)往往停留在看「故事」的層次。其實,電影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在希區考克電影像小說(而且是驚悚小說)、柏格曼電影像戲劇以外,你我應該允許安東尼奧尼電影像現代寓言、雷奈電影像詩、費里尼電影像詩又像馬戲班雜耍,瑪格麗特‧莒哈絲電影《印度之歌》的主角根本就是音樂!


雷奈的《廣島之戀》與《穆里愛》以及費里尼的《八又二分之一》或是楊德昌的電影都是實驗色彩強烈的劇情長片。雷奈的劇情長片《去年在馬倫巴》你把它說成是一部實驗電影也不為過。


台灣的高重黎、呂欣蒼早年都為實驗電影耕耘過,後來的陳界仁、吳俊輝也大放異彩。2008年7月我看了少數幾部實驗電影,看到了林泰州哲學家的思維與畫家的才華,也見識了鄭立明的詩人筆觸與革命家的情懷。這些都是實驗短片,爭議比較少。如果像吳米森或是劉吉雄,把實驗電影跟劇情長片或是跟紀錄片攪和在一起,常讓我疼惜他們走得太前進,評審們總是跟不上又不去自我反省,反而讓好電影蒙塵。2008年7月金穗獎頒完獎我才趕到,遇見《流浪神狗人》的導演陳芯宜,向她抱怨台灣各種電影獎的評審大多不長進,不大能夠接受像黃明川、陳芯宜、劉吉雄這些具有實驗色彩的創作。不料,陳芯宜回答說劉吉雄的紀錄片《草木戰役》在金穗獎得獎了!這是一個好的開始,那麼,你我更可以歡歡喜喜來迎接《花吃了那女孩》了。


陳宏一是誰?也許要從台大視聽社說起,與林文琪、孫憶南、彭小芬、王育麟、劉慕西同一個時代的吧?當然更少不了但唐謨!陳宏一另一個階段,是在魏瑛娟、王嘉明、蔡政良(Fa)、阮文萍……努力經營小劇場(後來的「莎士比亞的妹妹們」劇團)的時候,他常常是音樂設計與錄影拍攝。陳宏一還有一段時光與香港來的關文勝是那陣子最受矚目的台灣(出品)實驗短片的導演。


2008年5月我去看了「青年設計展」,從曲家瑞的研究學生到廖本榕(蔡明亮電影的攝影指導)與林泰州各自的大學部學生到復興美工的高中生!各展所長,相聚一堂。2008年8月承蒙作家與畫家吳耿禎相邀,我去看了「台北藝術博覽會」。我的一些朋友比較欣賞「青年設計展」,認為「藝術博覽會」傾向畫廊市場本質。既然在「藝術博覽會」遇見台灣實驗電影先驅高重黎帶著寶寶們看畫,我就轉述朋友們的想法。高重黎表示:「都該看看。」怪不得黃明川、陳界仁、侯俊明、張立曄、黃翠華也紛紛在「藝術博覽會」出現。這是非常重要的觀念,就像劇情片與實驗片並非那麼水火不容,陳宏一的《花吃了那女孩》就讓兩造水乳交融。恰似他兼治音樂與影像。


更像是本片的第4個短篇〈花吃了那女孩〉開宗明義的旁白:「這不僅是個恐怖的時代也是個抒情的時代,由劊子手和詩人統治。」讓我想入非非,相到台灣人民,政治立場無論藍綠,似乎都在奢望總統是個一代聖君,倘若不是(而且根本不是)完美萬能,就忙著替他粉飾、幫他打壓異己、消除雜音,拱出另外一個蔣介石。也讓我想到雷奈電影《史塔維斯基》所宣洩的,多少年來法國政壇或是被共產黨或是被騙子把持!陳宏一這個短篇在政治、在愛情、在sex方面都管用。當有點T的女孩Ricky(林嘉欣飾演)說:「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不是男人和女人,而是打的人與被打的人。」暴力與愛在女同志間居然可以一體兩面,你我也不妨把句子延伸、聯想成世界上的兩種人不是男與女,而是同性戀與異性戀。雷奈有部電影片名是《生活像小說》,這使得他的另一部電影《我要回家》擺明了是「生活像漫畫」。陳宏一這個短篇也活像「生活似漫畫」。至於人物常對著鏡頭跟你我說話、擠眉弄眼,則呼應到高達的電影。陳宏一連暴力的S與M都可以詩化。Ricky的前任女友告白以為自己是Ricky的糖果,到頭來只是包糖果的紙,前前女友體認到自己是主角過甜的糖果,一下子就膩了。


這一段Ricky還秀了一點英語腔的法語(王心凌、路嘉欣、許安安都參加第4個短篇的演出,各有各的美與魅)。第3個短篇〈夢見相反的夢〉裡的女孩Summer(高伊玲飾演)跟女孩Spancer(吳立琪飾演)愛得難捨難分,卻跟男孩(莫子儀飾演)結婚生小孩,並跟Spancer相約10年後再續前緣、再敘舊情。這一段,時間與空間往過去、往往後自由流轉,用音樂、用動作、用鏡頭敘事寫情。媲美楊德昌與王家衛。唱粵語歌,假陽具有個日本名字Naomi,多元語文的國際城市。重逢時的黃蛋糕、橙玫瑰、紫紅洋裝,色彩造就情境。這一段的剪輯如夢,夢幻間,情慾流動。圓燈宛如明月。3P或是……迷人的開放式結尾。


第2段〈看不見攻擊的城市〉,拘謹、害羞、潔癖宛如小女孩的廚師(張榕容飾演)的近視眼鏡遇上了自信、主動、時尚名牌衣著的編輯(魏如萱飾演)的墨鏡,讓我想起費里尼《八又二分之一》裡的妻子為了看清楚戴近視眼鏡,丈夫偷腥為了不要被看清楚戴上墨鏡。這一段的女編輯卻摘下墨鏡。從一盤白麵條與一盤紅(醬)麵條的「異」,到兩女吃「同」樣食物、在床上「同」樣衣衫,趣味盡在不言中。


第一段〈如果南國冰封了〉裡的小捷(辛佳穎飾演)與小PON(陳泱瑾飾演)也是一組讓人省思的對比,我最記得仰角看到的路燈與樹葉的鏡頭。陳宏一看到了他的人物的外在,更看到了內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ngciac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