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董從台北來看,很驚奇,我知道妳想給我力量,我很確確實實的收到了,謝謝妳。
演出很順利,得到的回饋,都指向最後一齣最好笑好看,
大概是觀眾也有預設心裡,想著是來看看捧場的,
所以看戲時也就盡量找「點」來笑,
可能大部分的觀眾也就沒花太多心思放在仔細聆聽與觀賞一齣戲究竟要說什麼這件事上,
可這卻是我們工作最用力的一個部分。
所以難免感到失望了,
總是希望觀眾在三齣戲中細細的咀嚼那些被堆砌出來的隻字片語,
每一個神情每一個動作都是經過層層考量與選擇的。
但觀眾還是想來放鬆的。
首演後,
我有點悶悶不樂,那時候我說不出來,只感覺有一種演出完畢後不知所措、無法應付自己心情的複雜感。
現在慢慢整理自己的心情才知道,大概是因為沒有得到想要的「那種」迴響吧,
我不知道這樣算不算是討糖吃,但還是覺得沒有讓大多數的人感到共鳴而有所深深感觸,然後去考量自己的情況,讓戲延伸在自己身上。
可見原本我自己的野心是很大的...
首演深夜回家後,收到了一份問卷,填寫人跟我說他比較看表面,所以第三齣很好笑他比較喜歡,我不禁就皺起眉頭了...
我在想,什麼樣的戲算是成功?笑點多、逗趣新鮮的?
會不會有時候是觀眾自己封閉了心,只打算讓眼睛耳朵去享受,忘了用耐心去品嘗前兩齣的味道?
還是觀眾比較愛看趣味性的戲?只要輕輕鬆鬆,拒絕讓戲與自己做連結?
所以丑角總是討喜,因為觀眾不會變成他所以可以嘲笑他,
真實而痛苦的角色在舞台上呈現時,原來並無法被接受在一般的大學生身上的。
在我看來,「看不懂」是一種逃避的藉口。
與預期的產生了很大的落差,才開始體會,怎麼說故事真是檢驗著導演與演員願不願愚我又愚人,
觀眾只想在台下當一個被動接受者,看戲怎麼愉悅他們,有時候我也是這樣。
但隨即又被自己嚴肅的想法給震醒,我在幹麻?企圖說教嗎?
但,戲不能悶,是最重要的,這是這次最大的收穫。
- May 26 Sat 2007 06:07
首演場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